台灣華德福平台會議觀察筆記--林忠蔚 (2014-07-03)
line

本文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為4/26、4/27二日來的記實,為個人的感想與反思,第二部分為會議內容。這二日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要討論是個成立台灣華德福聯盟,以及聯盟的方向、形式、方法與業務內容。不過整個會議先由了解彼此的現況與困難開始,進一步參考國外聯盟的經驗,最後討論是否成立屬於台灣自己的華德福聯盟及其細節。

第一部分:兩日記實
週六上午一大早,坐著客運從台北直達羅東農會下車,由於時間還早,打算先至事先預定好的民宿,再步行前往這二天的主要會場:慈心華德福。沒想到從民宿開始便是一串連的驚喜。首先民宿媽媽是慈心的家長,對房客採取完全的自由與信任的經營風格,當我抵達時恰巧無人在家,便囑付我自己從約定處拿了鑰匙開門進去,桌上留了紙條是民宿媽媽留給兒子交待我今日會抵達一事,果然接下來二天完全是由這位即將首屆由慈心華德福畢業的高三大男生,負責照顧我與另一位由中國來與會的韓籍華德福外語教師。
這位大男生表現的成熟穩重與細心照顧,完全沒有時下高中生的執敖與冷漠,反而熱情的與我分享他在攝影方面的專長(晚上見面時,他才剛結束婚禮攝影的工作)以及他各式各樣的影音(由他掌鏡的許多影片,從拍攝、剪接、配樂、特效等,都是他一手包辦)。但從這裡可以就看出,家長對孩子也是採取完全的自由與信任,還有慈心對孩子的特長與興趣的支持,讓他有機會負責許多校內活動的攝影。我心想:誰說另類教育的孩子會有跟社會接軌的疑慮?這樣由自己的興趣,進而自己接到工作的經驗與才能,又有多少只會為了分數而斤斤計較的家庭、希望孩子只要會念書其他不要管的家長能夠想像的呢?

離開民宿步行前往慈心約莫十多分鐘,我又再一次踏進這美麗而繽紛的校園!但與一週前的純參觀不同,這次的心情有些緊張,畢竟所有的與會者都是台灣各地在華德福教育裡的前輩們,而我才剛剛接觸華德福浩瀚的世界呢!

會議是在二樓西畫教室進行,四周牆面上掛著放著許多畫作;十多張長桌子在若大的教室圍成一個好大的圓,讓每個人都能輕易看見彼此、聽見彼此;每張桌子鋪上色調柔美的粉色系長桌巾及盆栽,搭配木製個人小板凳,如此空間的安排沖淡了制式會議的僵固與緊張氣氛,營造出「彼此傾聽」的氣氛,加上東道主慈心的老師們親切招呼,讓與會者有被接納、溫暖的感覺。

會議一開始由主持人邀請大家一同誦詩開始。教室有一面牆是二塊大黑板,一塊寫上二日的議程,另一塊寫上要朗誦的詩,二者皆用彩色的粉筆寫成,格外美麗。從小到大在台灣的體制內受教育的我,從沒有在上課或會議前誦過詩,有點像餐前禱告般,神聖而莊嚴,非常建議大家往後每次上課或開會前,能夠全體一同起立誦詩做為序幕,既能收攝心性,亦能為接下來的課程或會議點出核心宗旨,是一個很好的活動。詩的內容彰顯著華德福的理念,也與所有與會者共勉:


追求真實的務實生活 
但不因此而矇蔽自己
見識靈性在其中作用
追求靈性
但不是基於靈性的
利己主義或靈性的貪婪

而是為了把它無私地
運用在務實生活
與物質世界中
好好善用古老原則
靈性不離物質互為表裡
物質不離靈性
必定互不可缺


誦詩之後,帶著熱血的心情聆聽由與會成員依序的做簡短的自我介紹,此時我才知道與會者的背景: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雖然還有一些團體沒有辦法參加但是應該已經涵括了目前台灣華德福教育大部分伙伴: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雲林、台南、高雄、宜蘭、花蓮等。從另一個面向來看,團體的形式按照組織發展的稚嫩與成熟,從尚在共學/自學團體或還在籌備成立的非學校型態,一直到幼兒園、小學、中學等完全具足的12年一貫資深組織,每一個階段都有地方團體代表與會參加,大家戲稱就像人類一樣,它們分別為華德福「尚未出世」的伙伴、幼兒、兒童與青少年。另外比較特別的是還有機構聯盟的代表,以及由大學主導、政府出資以培訓及協助成立華德福學校的大學教授代表參與。

處處可以嗅到華德福理念對「人」的尊重,印象深刻的是全體華德福伙伴們的溫暖與接納,例如與會者有一位母親揹著嬰兒來參加討論,為了哄嬰兒需要時不時辛苦的起到四處走動並搖晃,幸運地大多時候嬰兒也都非常安靜的跟著我們參與這此的盛會,大家對於這樣的情況都報以溫暖的微笑。對我而言,這樣的經驗還真是少有!老實說,跟嬰兒一起開會的感覺很美妙,我認為這代表著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重視、對家庭生活的重視、對身為父母這個角色的重視,並且不會因為工作而忽略或刻意排除此一身份及其所伴隨而來應有的行為,而這是目前工業化、商業化的社會所極具欠缺的價值。現代社會極力將我們異化成一個扁平的「工作人」,其他的身份的皆上不了檯面,但是事實上我們卻都是多重身份的立體人:同時是家長也是子女,既是老師也是學生,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身份,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或偏廢某一個角色而只著重另一個角色。

感謝:在諸多因緣際會、師長與前輩們的幫助下,有幸於2014年4月26日、27日,全程參與台灣華德福平台會議。對於一位初識華德福並打算在畢業後投入的我而言,能夠參與這次會議實為一個機會難得的寶貴經驗,也從整個環境與伙伴的相處中,體會到書本上沒有辦法體會的華德福教育––一種對人的尊重、對環境的尊重以及對更大的宇宙與靈性的尊重。


第二部分:會議內容
由各校及組織團體提出現況與困難,期望透過介紹了解目前台灣華德福教育共同的困難與需求。這部分是按照組織發展的階段由非學校型態起,至12年都有的慈心為止,外加一個台灣實驗教育機構聯盟,逐一提出分享,最後安排兩位外師,分別分享了紐西蘭成立華德福聯盟的經驗以及做為一個外國顧問在中國推動華德福聯盟的經驗。

一、銜接的困難
許多華德福學校通常有個共同的經歷或回憶,一群家長的孩子需要上幼兒園或小學,但找不到附近有華德福幼兒園(或小學),只好在家自學或組成共學團體,這其中場地、師資、成員理念、合作模式……等,都需要磨合也幾乎無人借鏡。
接下來共同面臨的問題是銜接的困難,由於孩子成長的速度飛快,需求也跟著成長,才甫安定下來的團體馬上就要面臨上小學(或中學)的困境,如果附近亦無合適的華德福學校可供就讀,則孩子將面臨無校可讀的冏境,被迫回到體制內學校。
銜接在每一個階段,一直是家長與孩子的困難。例如台北光目華德福幼兒園便表示,由於附近無銜接的華德福小學可供就讀,希望能有「公辦民營」的學校,好讓這群孩子能有華德福學校可以繼續就讀。然而不只在幼兒園升小學,小學升中學,中學升高中一樣面臨無法銜接的困難。所以與會的許多學校與組織,都是跟著孩子的成長,一路跌跌撞撞的成長而立校。這種「學校被迫與孩子一同成長」的特殊經驗,也彰顯了台灣非正規的實驗教育全面的不足,導致每個階段都要重頭開始。

二、成立學校的困難
原本就有幼兒園而轉型為華德福幼兒園的伙伴,由於既有硬空間以及招生的基礎的幫助下,此次較少提出場地或辦學的困難,都能順利地擴大招生,顯示華德福教育在幼兒園的需求有擴大的趨勢,甚至台中真善美表示,由於幼兒園畢業生人數眾多,對華德福小學有很大的需求,進而在去年開始成立小學第一個班,今年預計成立第2班。
如果是原本什麼組織都沒有,而是從自學或從共學開始,則無論是成立幼兒園、小學、中學或高中,都非常的不容易。獨自成立學校的共同困難,大約有四項:
(1)經費:由於沒有任何補助,經費自籌的情況下,原則上經費永遠不足。因為基本的空間租用與師資聘請,都是勉力而為,如果能有更多經費,教室可換更大,師資亦可補充。沒有任何補助之外,政府也會要求學校收費的上限。例如:花蓮縣府在場地與水以規上優惠,但會要求禾苗華德福共學園的註冊費與月費不得高於一般學校。
(2)硬體:設備與經費習習相關,其中最大的困擾是空間。一個書櫃可以撐十幾年,但場地不見得能夠一直租用下去,高雄中崙共學團、台中海聲、磊川等許多學校都曾面臨場地無法續租,而學校何去何從的困境。
如果要自找場地,常見租金太高的問題。以台北史代納學校為例,要找到足夠大的空間容納「數間教室」實在不可能,只好把教室打散,四處租房子應急,除了教室不連續之外,隨著孩子的成長身形也會越高大,空間也會愈形擁擠,是為當務之急,只是空間需求與經費不足兩者之間總是在拉距著。
如果不要自找場地,而是希望依附在體制內學校,運用體制內學校的閒置空間,則非常需要政府的幫忙以及學校的支持。例如:花蓮禾苗華德福共學園在花蓮豐裡國小裡面,縣府提供場地與水電優惠,而豐裡國小則在行政上協助與縣府溝通,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
與體制內學校共用空間的問題:原本期待體制內班級數自然減少,而逐漸成功地把學校轉為華德福,但目前因為體制內學校感受到消失的危機,反而激發他們存活下來的生存意志。另外,由於兩種體制對人類的圖像不同,自然在教育理念上會有所不同,在同一個學校難免孩子會遇到(如都在操場上遊玩),若在同一件事雙方有不同的看法與處理態度,則容易產生摩擦與困擾,另外還有共用空間(如大禮堂)同時都需要使用的衝突。
(3)師資:師資缺乏是一個皆遍存在的基本問題,但另一方面也牽涉到法令規章。首先,由於在家自學與共學團體不同,三人以上是共學團體,而三人以下是在家自學,按規定自學是不可招募師資,只是礙於法規又無立成立共學團體。因為共學團體要符合嚴格的建築與消防法規,勢單力薄的家長們通常無力尋找到合適的地點以通過申請共學的要求。
另外,某地方議會推動公辦民營法時,教師會一直反對,是因為得解散原公立教師,且另找教師不必有教師證,故公立老師會認為其原有的工作權受影響。所以教師會對於華德福學校教師資格有所施壓與限制。
(4)法規:中央於民國100年有通過「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辦法」,但各縣市法規不同,有些縣市甚至沒有法規,故針對沒有法規的縣市,首先要推動「公辦民營法」的通過。
台灣實驗教育機構聯盟,所有非學校型態含非華德福都可申請加入。聯盟對於法案的推動、民代立委議員的遊說以及新成立團體的輔導皆為其服務項目。依據「教育基本法」來推動相關法案的通過,讓實驗教育得到應有的法律保障,以真正落實「教育多元化」。

三、公辦公營的情況:
公辦公營比較有經驗的是仁美華德福國中小學,而新近公辦民營的有雲林潮厝國小與山峰國小、新竹縣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導協助的學校。
今年9月就邁入第7年的仁美華德福國中小表示,公辦公營的優點是教學自由度高,但教師人事決定權在校長,而且需配合市府教育局的調動,所以流動偏高,代理老師不少。其困擾一直都是教師的徵聘,因為公立學校故招老師是向全國公開,來的人不一定是華德福理念的人。
雲林潮厝國小與山峰國小,跟別的學校都不一樣,它是少見的幼兒園到六年級一次成立,而國中教室是與其他學校共用,今年8月希望可以在古坑,獨立成校。會一口氣成立,起因是收到張榮發基金會一筆錢,基金會希望找偏遠地區發展華德福教育,目標在尋找即將要廢校的學校直接「全校轉型」成華德福教育,最後選定了潮厝國小、山峰國小。或許雲林這個獨特的經驗,可以做為未來偏鄉或小校面臨裁徹時,可以考慮轉型的一線生機。
另外也是很不一樣的是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導師資培育,由於該校與與德國曼海姆自由大學(Freie Hochshule Mannheim)合作,故在師資培訓上有國外大學的支援。由政府提供教師員額、行政、場地,所以可以有經費照顧弱勢家庭,例如中低收入戶所佔比例希望至少有25%、學校之選定希望設立在偏遠地區(如香山)、招生之規定以設籍在新竹為主,避免外地越區就讀。目前先以陽光國小「分校」的名義設立,所以師資與資源都借重陽光國小的團隊,未來希望獨立成校。
簡言之,公辦公營的學校,在行政上有政府直接主導,經費上由政府負擔,沒有其他學校的困擾,但是由於公立教師的職位是向全國公開,而無法自由選擇符合理念的老師,且人事權在校長手上,需要配合主管機關的調動,流動率高

四、公辦民營的情況
宜蘭慈心華德福,源起於教改的第一年,因認為「教改不應只是在文章中、在演講中」而開始幼兒園。小學的部分先以非學校型態成立三年,後來以公辦民營方式成立國小、國中、高中,並且與台東均一中小學協力辦學。目前的高中是以實驗班一個班的形式與縣立南澳高級中學合作,未來為因應高中班級數的增加,希望在校本部附近,另覓校地擴建高中部。
目前亦延申與社區結合發展社群,藉由營養午餐選擇在地、有機食材而與社區農業有互動,其成效亦推廣到宜蘭。

五、紐西蘭成立聯盟的經驗
在分享紐西蘭的經驗之前,講師要先提醒大家,不要用「師訓」這個詞,而應該要用「養成」。因為只有狗、軍人可以被訓練,老師並不能被訓練而成,而是培養、養成。
(1)聯盟的角色與功能
1980年代起紐西蘭就有聯盟,而聯盟的角色是提供支援、協助,而非互相競爭。聯盟將機構區分成三類:(1)有1~8個班;(2)隨孩子成長,每年新增一班;(3)尚未有學校,而未來想辦學校者。如果有團體欲創辦學校,聯盟會派資深教師協助,聯盟的收費是按學生人數收取年會,邀請國外的講師授課。
聯盟以三方面支持機構:(1)教師聯盟;(2)行政事務:例如與政府溝通;(3)協助成立基金會:處理財務。

(2)紐西蘭私校整合政策的影響
1986年紐西蘭政府不再撥經費支持私校,除非私校按政府的規則。11年前(推算是2003年)紐西蘭國會通過“私校可以整合”的法案,許多私校開始整合,但是華德福學校不願就這樣被整合,促使華德福聯盟出面與政府協商,花了二年的時間,華德福學校才加入整合的行列。整合之後由紐西蘭政府提供的支援如下:
1、教師薪資是按孩子人數發給,所以有人笑稱老師的薪水變成原本的二倍
2、由政府給付學校行政人員的薪資
3、政府提供蓋新校舍的貸款期限為25年(從1989~2014恰好25年),非常寬限。事實上,華德福學校向政府申請貸款所蓋的校舍,有很多學校都拿到建築的獎項。
4、政府會派人拜訪學校,了解華德福與體制內教育的異同:
A.華德福有的內容,是對應到體制內教育的那個部分呢?
B.華德福有的內容,但體制內沒有的部分是哪些呢?
C.體制內有但違反華德福理念,而決定不教的部分,又是哪些?

(3)華德福高中畢業生免試升大學制度
先前,大學的行政主管們(推測可能是校長們)在每年定期的會議中決定,讓華德福學校的高中畢業生可以直升大學,前提是只要學生得到教師的推薦函。紐西蘭四所含高中的華德福學校,討論出一套共同的標準,以推薦學生上大學、去工作或去別的學校。
大約5年前開始,大學開始接受高中華德福學校的學生,這樣的一套推薦免試制度很成功,因為各大學發現華德福畢業的學生,還保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而一般高中畢業的孩子並不會像華德福的學生一樣充滿動機。
有一個大學教授提出一個有趣的例子:華德福學校的學生會在上課時站起來說「你怎麼可以這樣說?事情不是這樣子的,應該是……」一開始教授很震驚,但是後來開始享受這樣有活力的上課氣氛。
除了上述對各華德福學校的支援之外,聯盟的其他業務:協助推動法令的鬆綁、提供對成人的教育。
最後,演講者提到了特教的需求越來越重要,若學校有幸擁有「人智學校醫」,則將大有幫助。有時候,家長會只把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送來華德福,但卻把一般的孩子送往體制內學校,此時講者會堅持:除非你把所有的孩子都送來華德福學校就讀,否則不收。講者提醒所有的伙伴,要收特殊的學生生要有能力才收,請考慮自身的能力而招生,不是為了衝人數但其實卻做不到,這樣反而對自己與對孩子都有害處。

六、Ben(本杰明.切瑞)在中國推動聯盟的經驗
Ben老師是「珠海和諧教育研究中心」中國華德福論壇(China Waldordinator Forum, CWF)總協調人(General Coordinator)。這個中心所扮演的角色為:
1、保護華德福運動
2、確保華德福教育的品質
3、主要為7人小組成員,來自各領域
4、中心內有許多小組織:
A.課程研究、討論會:會針對在地化與當地文化結合,這在中國是很熱門的議題;
B.學校管理:學校行政、學校領導、對學校的指導亦算是一種師資培育的延伸;
C.師培中心的聯繫;
D.年會:例如中國華德福論壇(CWF)
目前中國有36間華德福學校,Ben去過了31間,預計今年可望走完剩下幾間,但是或許走完的時候,又會多十間出來。目前中國華德福學校呈爆炸性成長,Ben也擔任剎車的工作,但他坦言剎不住,目前中國成功的速度太快了,有點失控的感覺。

七、台灣的華德福聯盟
(1)有聯盟的需求:在所有伙伴分享各自的現況與困難,以及聆聽紐西蘭與中國的經驗後,大家紛紛表達對聯盟成立的需求:包括非學校型態的伙伴最需要的是法規的協助及資深學校在經驗上的分享、師資上的培訓、營運上的輔助等一切「起步」的工作,其他的需求尚有師資人才庫的建立、中文出版品與翻譯、各地區的串聯以及訊息的傳遞等。
(2)方向與細節尚需共識:究竟是要在內政部正式立案或非正式呢?這涉及組織的形式是虛擬的任務編組或是有實體組織與地點呢?聯盟的決策如何形成?是委員會嗎?若是委員如何產出?是按北中南東各區推派代表嗎?各區是否要形成區域小組?委員多久開一次會?
由於整個會議時而討論聯盟的大方向,但不斷的又落入細節,最後由主持人提醒,時間有限且細節亦非本次會議之範圍,而且考慮到大家對於細節尚有許多地方尚未達成共識。總結來說,成立某種形式的聯盟是在場大多數人的共識,然而包括聯盟的性質與方向、業務範圍、成員的組成、決策機制的建立等,皆有待所有成員進一步討論以形成共識,此次會議暫且先組織工作小組,花一年的時間與各地成員交流,期望於一年後再聚首時,能夠更有共識的回答上述問題。接著便很快地以地區做為分組進行分組討論,並推派地區主責單位以利工作小組對各區的聯繫與訊息傳遞。
後記,此次會議結束於次日中午,由於從下午開始是為期六天的「亞洲華語區華德福教師研習會(ACWTC)」,午餐時間便有大量來參與ACWTC的與會人員一起共餐,其中絕大多數是由中國遠道而來的華德福伙伴們,人數超過450人,是這次ACWTC會議的絕對多數。果然Ben老師所言,中國華德福學校呈爆炸性成長,活生生在我們面前呈現出來,也更加深了我們台灣華德福伙伴們要合作、成立聯盟的決心。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驗教育回顧與展望論壇承辦人專訪 鄭同僚副教授:把學校做好 (2015-07-01)
line

  政大教育學系副教授鄭同僚受教育部之託,於6月27日在政治大學舉辦一場「實驗教育回顧與展望論壇」,讓全台20所以上的實驗教育學校和機構有機會齊聚一堂,分享辦學經驗,也期望藉此平台與公家部門對話,了解實驗學校辦學時所遇到的問題,並找到政府可以提供協助之處。本次論壇開放給校內外各界人士參與,同時也邀請了五所偏鄉學校前來交流。

 

   鄭同僚副教授表示,自410教改之後,實驗教育辦學至今已有二十餘年,放眼望去,主流教育體制充滿各種問題和弊病,許多家長紛紛為孩子的教育另尋出路。而近年實驗教育三法的通過給予了實驗教育進一步的保障和肯定,實現了台灣教育的多元性。鄭副教授現任台北同心華德福執行長,在新一屆的招生活動中,前往報名的家長有200位,遠遠的超過了可錄取的18位新生名額。 鄭副教授的辦學理念是:「把學校做好,把教育做好」,實驗學校有較多的自主和彈性空間,做好學校,自然會有人願意支持。

  由此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對於實驗教育的接受程度,也看到台灣教育發展出新面貌的可能。



撰文/陳鵷如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驗教育回顧與展望論壇 (2015-07-01)
line

主辦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承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大另類教育全球經驗研究──回顧與分享 (2015-07-01)
line

  政大教育系「另類教育全球經驗研究」課程於6月23日結束。在馮老師的引導之下,同學們深度研究各相關議題,並回顧本學期的所有活動及演講,完成了一篇篇精彩的期末專題報告,為課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line

  政大教育系「另類教育全球經驗研究」課程於6月23日結束,當天馮老師與同學討論生態村的議題「生態村其實就是一所另類學校」,以及探究生態村之L.O.V.E. (Living Oneness: Vast Evolution)的內涵;並且在課程的最後,同學們撰寫期末專題報告展現學期學習之成果──經由課堂演講分享,以及移地研究、參訪實驗學校之洗禮,進而深度思考有關台灣當前的教育議題。

  國貿系三年級陳昱達同學選定「孩子的書屋與社區照顧」為主題,一開始的研究動機是源於曾閱讀台大教授駱明慶的一篇文章〈誰是台大學生?〉,以及思考到自己身為政大學生也發現,台、政的學生大多數家庭背景較好、高社經地位居多;相對而言,中低收入戶家庭出身的學生比例相對之下是非常少的。理解這樣不公平的現象,加上陳同學本身是台東人,也接觸過創辦人陳俊朗先生的講座,種種因素之下而影響他去深入探討書屋的運作。他說,孩子的書屋主要是在做課後輔導及課後照顧:課後輔導部分主要是用比較簡單的教學方式去補強學校中的學習進度;而課後照顧就是讓一些孩子能夠待在書屋裡面,有時會設計課外活動,並且提供晚餐等的關懷照顧。許多社區的孩子一同聚集,大家一起聊天、一起歡笑、一起學習,孩子的書屋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讓未來充滿可能與夢想的空間。

  而社會系四年級王淨同學選擇「從達觀國小轉型思考民族教育」為題材,從自己和家人學習說客語的經驗,進而思考到原住民族語言、文化流失的問題。在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之後,給予教育更多的彈性與思考的面向,原住民地區的學校同時也對此發展出不同的展望,原住民實驗小學的討論更是沸沸揚揚。達觀國小在課程的設計中,添入泰雅族的元素,並結合社區力量完成文化的保存,希望學習紐西蘭毛利族的「語言巢」方式來復興泰雅文化;透過族語、華語雙語教學、課綱泰雅化、部落參與及多元發展(例如學習攝影),達成民族教育的願景。而在最後她期望,未來不只是在原住民教育這一塊,過去像在客語教育中也曾有屏東縣豐田國小首先嘗試沉浸式客語教學,當時學童的客語聽說能力提升,並且未有影響課業的情況出現。有鑒於達觀國小經驗的成功,以及看見台灣民族教育的發展,相信客語實驗小學的誕生亦指日可待。

  另外語言所二年級的陳婉其同學所選的主題為「另類教育不另類」。陳同學擁有在華德福教育機構教學的經驗,目前在體制內課後學習中心擔任英文老師,同時擁有體制內外的經驗讓陳同學認為,評量學生的方式不應該只有考試,這太過單一,而且,體制內孩子其實更需要擁有像體制外老師那樣的照顧。因此,有一個問題慢慢浮現在陳同學的思考中:一個好的教育,一定要分體制內或體制外嗎?難道在體制內,老師不能做出專業的教學嗎?陳同學研究對象為跨體制的老師:有體制內的經驗,現在在體制外學校教學,那麼他們的教學信念有什麼改變呢?陳同學訪談一位甯老師,他曾在體制內國中教英文,現在宜蘭人文中學任教。這位老師分享他的經驗,給予陳同學很大的提醒:在體制內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這個教育理念是:發現學生的需要,並且滿足學生的需要,學生本位的教學模式。這個教育理念,並不是只有體制外學生,或是另類學校學生才能享有的權利,而是每一個受教的孩子應當享有的權利。這樣的提醒與感動讓陳同學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希望將來自己可以在體制內學校,帶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經驗。

  無論是上述所提到孩子的書屋、達觀國小、以及華德福英語教育,或是曾經同學在課堂內所接觸的道禾實驗中小學、宜蘭慈心華德福;種籽實小校長、以及赤皮仔共學團體等等講者之經驗分享,課堂中充滿知性的對話與討論,都給予同學一個機會進而去思考教育的本質,並從中獲得許多珍貴的體會。


撰文/曾韻潔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類教育期刊第二期發行 (2014-08-01)
line

另類教育期刊第二期《另類教育的契機》正式發行!本期刊載「偏鄉小校」主題之學術文章共五篇,並收錄兩篇另類教育學校(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實驗國民中小學、宜蘭縣人文國民中小學)的介紹專文。計於近期寄予各位會員,請大家敬請期待!

 

台灣民間推動體制外的另類教育已經超過二十年,另類學校與另類學習在近年來更是日漸多元而普及。相對於另類教育現場驗的日漸豐盈,另類教育的相關論述卻仍相對薄弱。有鑑於此,台灣另類教育學會特別籌款,勉力出版《另類教育》期刊。這份期刊希望扮演台灣各種另類教育經驗與論述的公開交換平台,因此,非常歡迎各界踴躍投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本刊徵稿辦法,或進入台灣另類教育學會網站查詢。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類教育的多元意義 (2013-07-02)
line

另類教育的多元意義     馮朝霖教授清大演講
http://www.slideshare.net/AEducation/by-5610769


 

1. 另類教育的多元意義時間 2010/10/28地點 清華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講者 馮朝霖 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兼副院長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研究社群(舊稱:毛毛蟲生命史討論社群) 活動通知 (2011-03-01)
line

大家好生命難得做伙成長: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研究社群本學期第一次討論訂在100/03/05(六)下午兩點,主題為「當生命陷落時-與失落共處的力量」。討論地點位於台北市延吉街的光目幼稚園,邱園長與繼元將為我們安排好交流的空間與溫暖的氛圍。誠摯地邀請各位蒞臨,彼此交會,佈滿生命豐厚的光輝。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研究社群(舊稱:毛毛蟲生命史討論社群) 活動通知(2011-01-03)
line

大家好: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研究社群本學期第三次討論訂在100/01/16(日)下午兩點,主題為「重新認識我的榮民父親─描繪第一代外省榮民的父親圖像」。討論地點位於延吉街的光目幼稚園,邱園長將為我們安排好討論的環境。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9『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研究社群 (2010-12-10)
line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研究社群本學期第三次討論訂在99/12/19(日)下午兩點,主題為「小我與真相(THE EGO&TRUE)」。討論地點位於延吉街的光目幼稚園,邱園長將為我們安排好討論的環境。
  若你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或討論,請將所欲討論的訊息寫寄給我-繼元,亦歡迎你將此訊息轉寄給有興趣的朋友。謝謝!!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0『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研究社群 (2010-11-15)
line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研究社群本學期第一次討論訂在99/11/20(六)下午一點,主題為「回家之旅的追尋與冒險----準諮商心理師的自我療癒」、「說一個愛看電視的幼師的成長故事」。討論地點位於延吉街的光目幼稚園,邱園長將為我們安排好討論的環境。若你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或討論,請將所欲討論的訊息寫寄給我-繼元,亦歡迎你將此訊息轉寄給有興趣的朋友。謝謝!!期待各位11/20(六)的出席討論! 此次討論訊息如下…..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