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照海華德福對面是一座公園,孩子們玩耍的好所在>
都市叢林中的嘻笑聲
午後,一群剛吃過午餐的孩子們,快樂地在公園裡爬樹。當高樓大廈隨著光明六路一路延伸到高鐵站,照海華德福就隱身在嘉豐五路的一處透天厝裡。我站在門口,看孩子們圍繞著這棵樹爬上爬下,「還可以在都市裡看到爬樹的景象,真好啊!」不久,一位蓄鬍的男士抱著一箱博客來從遠方靦腆走進,我好像擋到他的路了,馬上讓開一點空間,點頭致意。回過頭來才發現,原來他就是今天要專訪的執行長,李怡達先生。我們坐在後院,乘著微風,聊了一個下午,關於共學團的成長歷程,以及照海華德福的教育理念。
2010年,新竹地區聚集了十三個家庭,為了讓孩子適性發展,在寶山水庫附近創辦了柯子湖華德福共學團。兩年後,透過新竹縣華德福教育學會,向縣政府申請到新瓦屋文化園區的使用,孩子們在那裡學習,也辦了許多的活動。又過了兩年,他們搬到了現在位於竹北的透天厝,目前有六個班。為了實現十二年一貫全人教育的理想,有更大的空間需求,2016年的8月將搬入新埔近千坪的新校區。
<圖:教育真的是「一腔熱血澆新苗」啊!>
胼手胝足為教育
孟母三遷,為的是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照海華德福三遷,也是如此。在竹北兩年後,又要搬家了!這個過程其實可以看出實驗教育辦學的辛苦,無法同公立學校在一開始就享有現成的土地、建物、軟硬體設備等相關資源,一切都得靠一群對教育有願景的家長們,陪伴著孩子一起成長,就這麼一路搬遷,相互扶持。他們籌措資金,成立至陽教育基金會。為了實現十二年一貫全人教育的理想,必須讓孩子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其中可能的選項有:投標閒置公共空間、租地自建、買地;最後選擇買下新埔原為幼兒園與安親班的校地,也必須花上一筆經費調整內裝。家長、社群朋友及董事們籌措2000多萬借款給基金會,用以支付買地的頭期款、二期款,再來才是跟銀行借的2000多萬尾款,「目前基金會的總負債達5000多萬」,執行長李怡達先生說。
但至少,理念一步一步地被實踐了。照海華德福預計在2016年8月搬入新埔新校區,屆時除了1到6年級,也開始有7年級了。為了維護教學品質,每個班級的學生必須維持在15個人以下,而今年1年級的報名人數已經超過了,希望未來1年級可以開設到2個班。
「聽起來很熱門,大家都擠破頭想要入學!」「那是因為目前的『供給』還不多,所以『感覺』很擠,」李怡達先生笑著說,「會把孩子送到實驗教育的,還不到總數的百分之一吧!」即使是少數,台灣仍有實驗教育的需求,「我們還有家長是公立學校任教的老師呢!」,可見就連體制內的老師也看到了教育現場的問題,而選擇把孩子送到華德福學習。
<圖:玄關處擺放著孩子們親手製作的燈籠,樸拙可愛>
拿掉框架,才能真正看見一個人
實驗教育不以分數評量孩子,也沒有排名,所以對大多數的家長來說,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網路上流傳一則笑話:「為什麼家長只看孩子的成績?」──「因為他們看不懂題目!」平日較少跟孩子交流的家長,最快速明白孩子的學習狀況就是看成績,但看不到孩子的獨特性,以及他們成長的過程。如果我們把視野拉開來看,16世紀笛卡兒所代表的理性主義到科學實證,都強調必須用量化的數字去檢視我們所看到的現象,而後家長以成績來檢視孩子的學習成果、公司看績效指標來衡量達成進度,這些數字的背後都有其「標準」,讓人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我們能把每一個人視為「獨立的個體」,就不應該拿同樣一個「標準」去衡量每一個人,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擅長這一套考試標準。照海華德福執行長李怡達先生強調,「拿掉標準,我們才能真正看見『一個人』!」。然而,我們在一個以各種量化型式呈現的社會習慣了,拿掉標準,勢必得面對來自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因此,參與各種實驗教育的家長們,都具備了跳脫框架的勇氣,以及對授課教師的信任。
在照海華德福,家長們是強而有力的後勤部隊。他們除了陪著孩子一路從寶山水庫的工寮搬家到竹北高鐵特區的透天厝,也為了新埔校區四處籌措經費;體恤老師平日忙於教學無法抽身,自願先行前往新埔整理校地,並且已經在那裡自行組成讀書會了。離開前,我遇到一位家長正在整理剛買來的書籍,定睛一看是一部希臘神話故事。我深信,對學習有自主意識的家長,也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他們將跳脫框架,以源源不絕的好奇心持續探索這個世界。
照海的取名緣起 (來源:照海華德福網站)
在教育中,我們總是關注人的生命開展,因為對於生命發展的認識,是教育課程的基礎。在華德福教育中,我們希望透過教育帶領孩子邁向健康。教師團隊在大里陳老師的中醫課程啟發下,從中醫的角度認識了人的發展與結構,而這也促成了照海的取名。
根據陳老師俞穴課程的描述,當胎兒在母親腹中之時,足底朝天,建構身體的生命能量如湧泉般從腳底流洩而出,所以命名為湧泉穴。在這一條名為腎經的經絡上,湧泉出谷(然谷穴)形成水泉(水泉穴),水泉匯聚成大溪(太溪穴),最後成為開闊的鐘形(大鐘穴)映入大海(照海穴)。照海之後的兩個過程是,流入海的水將會回流(復溜穴),而回流的水會跟流入海的水交會(交信穴)。
我們在湧泉的階段,是小小的教育愛之泉,要讓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因著泉水之下宇宙生命力的驅動而慢慢的注入這個世界;照海是一個里程碑,是透過教育追尋回溯生命之源的圖像。期待日後孩子在人生奮鬥的道路上,將累積的生命智慧回饋給師長,完成教學相長的生命交流與傳承。
後記
執行長李怡達先生在訪談中提到,照海華德福有這樣一群全力支持的家長,勢必得一路辦學辦到高中了。高中的華德福教育,將會安排學生職業實習,以便參與這個社會,透過現場觀察、親自實作,再回到學校討論與反思的過程,逐漸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而這正是臺灣一路升學的教育體制中所欠缺的。目前新埔校舍的空間只夠八個班級使用,因此還需要再籌措3000萬到4000萬的資金來蓋新的校舍,因此至陽教育基金會現在還是有很大的募款壓力,歡迎理念相同的朋友一起來幫忙喔!
聯繫資訊:
照海華德福執行長
李怡達
Email: taipeidaniel@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