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37634_10206875575000316_4610778904866866294_o.jpg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來自台中自學家庭的家長,也是我女兒的老師之一。這幾天的keynote speech,包含Dr. Peter GreyHenry Readhead和多位講師們,都有提到您們並不認為在家自學對孩子的發展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孩子需要同儕學習、需要與社群的連結。PeterHenry在昨天的演講中對於在家自學的缺點分享,確實扎實地衝擊我的腦袋,我一開始並不認同,但經過一整天的反覆思考後,終於還是認同二位的觀點。

但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我想說,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我別無其他選擇,只能勇敢孤獨地為我的女兒選擇在家自學。

13708393_10206875574760310_3251558395855583048_o.jpg

為什麼呢?接下來的說明,我認為我說的是我們家的狀況,但也應能相當程度地代表其他台灣自學家長的心聲。

因為我對台灣體制內教育感到不信任,我無法把我摯愛的女兒送到體制內教育體系裡去削減她學習胃口。而台灣有幾間非常棒的體制外學校,但是它們都沒有政府資金資源挹注,因此學費都很貴,貴到我們無法負擔。試問在場講師們,您們了解這些情形後認為我還有其他選擇嗎?

為什麼我無法信任體制內學校?目前台灣教育相關的基礎環境是如何呢?家長們疲於(或樂於)賺錢養家,他們把孩子交給學校,認為付了學費後就是學校老師必須負責他們孩子的教育責任,孩子教育不好就是學校的錯,都是老師的錯。家庭功能淪落至此,我想提醒大家想清楚,沒有人會、也沒有人該為你的孩子負責。學校系統和老師則承受著上級主管的壓力與(政治)目標,沒人管到底孩子的教育目標是什麼,孩子對學習的胃口是什麼!老師養成的師範體系系統,從來著重的是多采多姿的教材教法,而對於教育者最重要的教育哲學等只淪為修課和師資認證上的考題而已。老師是一個影響人一輩子的工作,難道老師對教育的熱誠和對教育哲學的不斷反思才是最重要的嗎?

13627024_10206875574880313_6970359693920166854_n.jpg

基於上述,我希望我們的教育主管機關能正視與省思以下四點:

1. 教育選擇權與教育券:我們每個人都納稅給政府,自學的家庭面對公共資源和設籍學校的支援甚少,想要找個場地或硬體都得再掏出更多錢,但原來繳稅的教育經費部分,其大部分就這樣撥給教育體系的人事費用了......而體制內教育反正不管是否用心教育都有錢補助。建議政府能夠考慮發放教育券,讓每個學齡孩子的教育經費都能用回到自己身上,自己選擇想要的教育方式,而公立或私立學校都能用心辦出自己特色的教育,這樣才是正向發展。

2. 公辦民營學校內師資認證的鬆綁:對於自學家庭,或是已經解開家庭束縛、但經濟上無法負擔而被迫選擇體制內學校的家庭來說,公辦民營學校絕對是一個重要的選項!老師養成教育的問題,前面已概述。這次年會中,多位外國講者都一致認為現代的教育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教育就是生活,但是我想問,孩子有興趣想要學習的東西,有在現行體制內學校裡嗎?如果學校沒有辦法給出這樣的師資,如果各地政府考慮辦公辦民營學校或公立特色學校,如果不鬆綁師資認證,受限於師資養成訓練體系,又如何能辦出有別於現行體制內教育的學校?

3. 政府應支持體制外多元價值的展現,勿以單一單調價值為依歸:誠如以色列民主教育先驅Yakkov Hecht所言,"Difference is amazing and beautiful",教育和社會都因有多元價值的存在而美好,期望政府勿以單一價值觀點看待教育,並支持各種形貌的教育。

4. 學習成果評量方式的思考與改變:承第3點所述,也誠如這次年會幾位講者所言,撤掉傳統考試方式,思考能夠因應未來世界的評價方式,開放民主、集思廣益,才是台灣孩子們在教育上的福氣。

以上建言供大家參考與回饋,感謝。

劉得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